為更好發揮道德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放大身邊好人的群體效應,在全社會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構筑道德風尚建設高地,市文明辦每季度在全市范圍開展“南通好人”推薦評議活動。經基層推薦、部門把關、評審組投票和綜合評議等程序,擬推薦吉成如、馬永林等12人為2022年一季度“南通好人”,現予公示。公示時間:3月31日至4月5日。公示期間歡迎社會各界和廣大干部群眾評議監督,如有意見,請于4月5日下午6點前實名向南通市文明辦反映。聯系電話:85098592;郵箱:ntwmb@126.com。
南通市文明辦
2022年3月30日
吉成如、馬永林:五十年兌現一句承諾 數千里路追烈慰忠魂
吉成如,男,1942年2月生,海安市墩頭鎮退休教師;馬永林,男,1943年9月生,海安市墩頭鎮退休教師。50多年前,吉成如、馬永林偶然發現民兵林泰山的烈士身份被遺漏,兩人面對病榻上林泰山的遺孀,承諾一定會給林泰山確認烈士身份。半個世紀里,他們調查走訪數百人,行程萬里以上。特別是退休后的近20年,他們的足跡遍及省內村組社區以上單位50余家,2018年6月15日終于在1944年9月13日的《蘇中報》里找到了林泰山犧牲的原始記載,2021年林泰山正式被追認為革命烈士,他們兌現了當初的承諾。
陸晶:為愛舉手十六載 讓青春綻放“熱血”風采
陸晶,男,1986年11月出生,江蘇如東人,南通天和測繪工程有限公司外業測繪員。從2006年以來一直堅持無償獻血16年,已捐獻成分血97次,177個治療單位,在江蘇省無償獻血電子證系統內點亮了178人的生命之光。2021年12月22日,他又成為了如東縣第7例、南通市第59例、江蘇省第990例、全國第12525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陸晶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5個金獎、1個銀獎,2022年1月榮膺“南通市紅十字愛心大使”稱號。
陳慕君:專注民調19年 巧解千結的耄耋“娘舅”
陳慕君,男,1933年11月出生,南通市崇川區人,虹橋社區“開·心鎖”工作室創始人。2003年,陳慕君在社區的支持下,牽頭成立“開·心鎖”工作室,開啟了他長達19年的“娘舅”生涯。面對社區居民紛繁復雜的各類矛盾,他總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厭其煩地解開一道道心結。每周二上午,陳老準時到達“開·心鎖”工作室,接待群眾,風雨無阻。在他的帶領下,工作室已發展成員49人,累計參與化解停車問題、房屋漏水、出租房管理等各類居民生活矛盾1729件。他還積極參與疫情防控,投身志愿服務,為基層社會治理貢獻了寶貴的經驗和力量。
許映發、沈良芳:五十年如一日照顧養女的大義夫妻
許映發,男,1944年11月生;沈良芳,女,1946年3月生,兩人都是如皋市磨頭鎮高莊社區17組居民。50年前,無兒無女的許映發、沈良芳夫夫婦收養了一個棄嬰,取名為許金美。許金美6歲那年一天夜里突發疾病,醫生告訴許映發夫婦許金美患的是癲癇病。周圍人都勸他們重新領養一個孩子??墒窃S映發夫婦不忍心放棄這個養了6年的孩子,反而更加無微不至地撫養她。許金美14歲那年,癲癇發作特別嚴重,夫妻倆雖拼盡全力把她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但女兒之后完全癱瘓在床。從此,許映發夫婦堅持每天三頓喂飯,幫她翻身擦洗。女兒的吃喝拉撒都在床上,收拾床鋪便成了許映發夫婦每天重復最多的事。如今許金美五十多歲了,臥床三十多年,身上沒有一點褥瘡。這對農村夫婦,用善良、堅強、勤勞,譜寫了一曲感人肺腑的人間真愛。
邵偉:危急時刻勇救三人的好軍人
邵偉,男,1992年6月生,南通市通州區人,現任解放軍某部隊政治指導員。2021年10月10日下午6點多鐘,休假的邵偉正在通州區石港鎮花市街村岳父家車庫里干活,外面刮著大風,下著大雨,天色已經黑了下來,忽然一聲悶響,緊接著隨風隱隱約約傳來微弱的呼救聲,邵偉沖出車庫一看,只見車庫斜對面丁字路口邊的魚塘里,一輛家用小轎車已落入水塘中,情況危急。邵偉來不及細想,跳進水塘,到車前發現車內有3個人,水已經淹到脖子,坐副駕駛的人把小孩舉起來,防止嗆水。邵偉也試圖打開車門,但發現拉不動,他使勁的用手敲擊玻璃,仍無濟于事。看著車內充滿絕望的眼神,邵偉非常焦急,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想著把人趕緊從車里救出來。當眼光落到雨刮器上,他情急生智,用力把它掰下來,利用其尖角擊碎車窗,成功救出了被困人員。
孫磊:跪地救人不留名的“最美護士”
孫磊,女,1998年12月出生,南通市通州區俞瑞芳診所護士。2021年12 月 14 日晚上,在通州城區的一條街邊,一名60多歲的老人意外休克倒地,危急時刻,一位身著白色上衣的長發女孩挺身而出,俯身給老人進行心肺復蘇,因為搶救及時,老人終于轉危為安。守在旁邊的老人戰友高先生希望女孩能留下聯系方式以便表示感謝,卻被婉拒了。無奈的高先生只好向媒體尋求幫助。女孩救人的美麗背影,迅速引發通州全城搜尋的熱潮。在大家的積極轉發下,有人認出,她就是通州城區俞瑞芳內科診所的護士孫磊。面對外界的贊譽,孫磊表示自己是學醫的,救人是本職,如果再遇到一次,她還是會這么去做。
陳惠芳:六旬妹妹四十年不離不棄守護智障姐姐
陳惠芳,女,1955年8月出生,南通市張芝山鎮塘坊村村民。在張芝山鎮塘坊村有一位分散五保老人,名叫陳雪芳,今年78歲,自小弱智,從未婚嫁,現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等數病纏身,比她小10 歲的妹妹陳惠芳從26歲時起便開始照顧姐姐,暑去寒來,這一照料竟長達四十年!陳惠芳每天都親自動手給姐姐換洗衣褲,洗臉洗腳,喂水喂飯,為使姐姐進食方便,她特意給姐姐買了食物料理機,將飯菜攪成糊狀;為防止姐姐排便困難,她經常給姐姐買香蕉、軟梨等水果。夏天天氣炎熱, 房間溫度高,她給姐姐配置了空調、電子驅蚊器。盡管經常累得滿頭大汗,但看到病姐姐干凈、舒心的樣子,她感到由衷的欣慰。近幾年,陳雪芳隨著年齡增長導致病情加重,一年間數次住院治療,期間妹妹陳惠芳全程服侍,默默付出,從無怨言。
楊立娟:退休不退志 堅持做群眾貼心的“老舅媽”
楊立娟,女,1957年出生,原南通市海門區麒麟鎮人大主席,現任海門區常樂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自2012年退休后便從事大調解工作,多年如一日地以“熱心、耐心、嚴謹、務實”的工作態度幫助處理群眾矛盾糾紛,還百姓生活一個安寧,被身邊群眾親切地稱呼為“楊大姐”。在楊立娟的辦公桌上,有十多本格外顯眼的厚厚的大調解記錄本,每一本都足足有2厘米厚,里面密密麻麻記載了所調解的事情以及調解經過、結果。與其說是大調解記錄本,更像是一本本民情日記,深深體現了她處理矛盾糾紛時的真情與公正。
李勇:做精神科護理員不后悔 敬業奉獻為人民
李勇,男,1973年出生,南通市紫瑯醫院高級護理員。南通市紫瑯醫院是一所精神病醫院,李勇在那里做了30年的護理員。30年來他一如既往地把自己奉獻給那些不被社會認同的人們,他曾被精神病患者打過罵過,可是他依舊全心全意熱愛著他的工作。他把精神病院當成自己的第二個家,把這些特殊的病人當成自己的兄弟,無怨無悔,默默工作了30年。2018年李勇榮獲南通市“五一勞動獎章”,2021年被評為江蘇民政“溫暖使者”。
莊林林:小伙3分鐘隔空救命 書寫平凡崗位的不凡
莊林林,男,1982年2月出生,南通市急救中心調度員。指揮調度急救車抵達呼救現場是莊林林的日常工作。長期以來,他一直堅守120這條“生命熱線”,跑好生命接力的“第一棒”,在平凡的崗位上交出了不平凡的答卷獻。2021年12月11日,莊林林下班前接到一個呼救電話,一位女士在電話中焦急求救:“我小孩窒息了怎么辦?”通過對幾個關鍵信息的詢問,莊林林了解到:這是一位母親的呼救,出生兩個月的寶寶在家突發窒息,情況十分危急。莊林林冷靜地判斷寶寶是被痰卡住了氣管,考慮到當時處于下班交通高峰期,派出救護車馳援肯定來不及,他果斷地作出決定,第一時間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通過電話引導呼救者對孩子用“海姆立克法”進行急救。3分鐘后,幼兒轉危為安。這段錄音后經媒體報道,引來全網點贊。
南通市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