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陸晶,男,1986年11月出生,江蘇如東人,南通天和測繪工程有限公司外業測繪員。從2006年以來他一直堅持無償獻血16年,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5個金獎、1個銀獎,以及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頒發的“捐獻造血干細胞”榮譽證書、江蘇省紅十字會頒發的“博愛獎章”,2022年1月榮膺“南通市紅十字愛心大使”稱號。
走進“愛心獻血屋”,擼起袖子,放平胳膊,握緊拳頭,面帶微笑,鮮紅的血液從體內涓涓流出……陸晶這樣的義舉一做就是16年,至今已捐獻成分血97次,177個治療單位,在江蘇省無償獻血電子證系統內點亮了178人的生命之光。2021年12月22日,他還成為如東縣第7例、南通市第59例、江蘇省第990例、全國第12525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一次容易,十次不難,難能可貴的是上百次的堅持。身邊的同事和親朋好友都對他表示由衷的贊嘆,他卻笑著說:“不管什么人,只要你想為社會做點貢獻,總能找到做貢獻的地方。無償獻血,這是我作為一名普通人力所能及的一件事,只要身體狀況允許,我將堅持到底。”
愛在萌芽
一條路走了十六年、一份愛綿延了十六載。談及第一次獻血,陸晶滿懷感慨,他說當時自己在上海做木工活計,無意中聽朋友說起無償獻血的事情,就跟對方一起去了南通血站,他清楚地記得自己首次獻血的日期——2006年10月8日。當時護士的一句話至今都記憶猶新:“小伙子,你可不要小看這一小袋血,它可以挽救一個人的生命呢!”陸晶頓時對無償獻血肅然起敬,毫不猶豫地挽起了袖子,獻出了300毫升血液。看著新鮮的血液從自己的血管中汩汩流出,他豁然覺得自己的生命突然被賦予了某種神圣的使命。
“起初對于獻血會不會給身體造成傷害也是有點顧慮的,但是經過與血站工作人員一番攀談,得知獻血不但無損健康,還可以刺激人體骨髓造血功能,乃至減少相關疾病的發生?!标懢дf,我們捐獻出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了不可重來的生命,如此雙贏的事情,何樂而不為?
從此,壯小伙陸晶開始了長達16年擼袖獻血的馬拉松,并一發而不可收。每當人們為他點贊時,他總是淡淡地說,“只要身體允許,誰都可以做到。其實,我們從來就不缺血,缺的只是無償獻血的意識。”
愛在綻放
在獻血過程中,陸晶接觸到一個更先進的獻血概念——獻成分血。他了解到,全血固然為社會所需,但成分血(如血小板、白細胞、紅細胞等)更能100%得到利用。況且目前臨床需要最多的也是成分血,尤其是血小板。
盡管血小板的采集比全血的采集程序更復雜,而且由于耗時更長,整個過程可能會出現身體不舒服的情況,但是,因為與捐獻全血需間隔半年相比,捐獻血小板只需間隔15天,為了多獻血、多救人,陸晶毫不猶豫地改為捐獻血小板。
誰知,爸爸媽媽在知道他的這一決定后立刻表示反對:“獻血救人是好事,一年最多獻兩次全血,即使對身體健康有影響也有限,而捐獻血小板次數多了就說不準了,你是我們的獨子,我們不能讓你去冒這個險?!睘榇耍懢托牡貫槎厢屢山饣?,爸爸媽媽最終表示尊重兒子的選擇。
因為扎針次數多了,陸晶的胳膊上出現了一片很明顯的疤痕,但是他卻不以為意,還經常調侃說這是“愛的印跡”。從2006年開始無償獻血起,陸晶至今已捐獻成分血97次,177個治療單位,在江蘇省無償獻血電子證系統內點亮了178人的生命之光。他說,16年來,每當手機上收到“你捐獻的血小板檢測結果合格,已經用于臨床”的短信,他的心里都會有一種莫名的激動與喜悅。
愛在升華
多年前,陸晶的一位親戚罹患白血病,由于在短時間內沒有合適的造血干細胞配型,手術一拖再拖,以致病情惡化去世。這讓他切身體會到生命的珍貴和病人的無奈,作為一名經常無償獻血的志愿者,陸晶又萌生了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想法。2012年3月12日,他在江蘇省紅十字會造血干細胞捐獻知情同意書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等了9年,終于有了機會兌現承諾?!?021年9月27日,陸晶接到縣紅十字會的電話,他的造血干細胞與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如果同意捐獻,需要立即進行下一步的高分辨配型和體檢。陸晶說,非親緣配型成功率大概是幾十萬分之一,而自己就是那個幾十萬分之一可以幫助到對方的人,所以,第一反應就是必須捐獻。
以為捐獻造血干血胞就是抽骨髓的家人們第一時間予以強烈反對,他不厭其煩地反復做思想工作,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采集造血干細胞的安全性……在經過高分辨比對、體檢合格后,陸晶于2021年12月17日住進泰州人民醫院,12月22日歷時3小時30分鐘,成功捐獻了396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為素不相識的血液病患者點燃了延續生命的希望,陸晶也成為如東縣第7例、南通市第59例、江蘇省第990例、全國第12525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愛在傳遞
陸晶常說:“每一天,每分鐘,都有病人需要用血,然而血液卻無法人工制造,只有讓更多的人參與無償獻血,才有力量挽救更多的生命?!?/p>
在他的影響下,2009年年初妻子王微微與他結婚后,很快就捐獻了300毫升全血,之后,與他一起開始捐獻成分血,并捧回2012年至2013年“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
在陸晶看來,一個人獻一百次血,不如一百個人獻一次血。更多的時候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行為,感染和影響更多的人參與到公益獻血中來。因為捐獻成分血需要去南通市區,離家60多公里,加之平時工作繁忙,所以,陸晶每次獻血填表時都會在“固定獻血員”“應急獻血員”的選項上選擇后者,免得因為在固定時間內跑不開而影響自己獻血。
去年5月的一天中午,陸晶接到南通血站工作人員電話:今天有沒有時間過來?還少3袋A型成分血。他二話沒說,連忙放下手頭的活計,迅速聯系了同為A型血的兩位朋友,自己駕車帶著伙伴們一起趕往南通血站……這些年來,不少親戚、朋友和同事耳濡目染陸晶珍惜每一次獻血救人的機會,漸漸地,從不解到理解再到支持,最終和他一起加入到了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中。到目前為止,他已介紹了5個朋友加入中華骨髓庫江蘇分庫。
常人尚德,熱血相傳;凡人善舉,大愛無痕。16年來,陸晶一直堅持著一件事——“為愛舉手”無償獻血,以普通人的平凡書寫著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一路鮮花綻放,一路芬芳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