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5-06
15:46
來源
江海晚報
今天迎來立夏節氣,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季第一個節氣。自此,氣溫顯著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階段。隨著氣候、物候的變化,民間也逐漸形成了一些與之相關的民俗活動,直到現在,“吃蛋”“稱人”“吃糕”等仍在老百姓中傳承。
迎夏——表達美好期待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民俗專家王宇明說。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并秀?!边@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后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
同時,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所以,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表達期待豐收的美好寓意。
吃蛋——盼熱天不疰夏
“立夏吃蛋”,對于許多通城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儀式感之一。這天,孩子胸前掛的是五彩線或者繩兒結的蛋絡子,里頭放的是紅殼子熟雞蛋,或是青殼子的鴨蛋、鵝蛋,正應了一句俗語,“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王宇明介紹道:“疰夏,是民間的說法,癥狀是睡不好、肚子脹、不想吃東西、沒得力氣,尤其是小孩居多?!?/p>
此外,有的人家中午還習慣吃炒蛋、漲蛋、燉蛋,以及莙荙菜。莙荙菜又叫甜菜,和白菜差不多,矮而胖、葉子厚、綠顏色,吃起來有甜味。傳言莙荙菜也可以防止疰夏,人們便選擇在這天將其搬上了飯桌。
稱人——寓意身體健康
以往南通立夏還有“稱人”的習慣。傳說是劉備死后,諸葛亮派趙子龍把劉備的兒子阿斗送往江東,并拜托其后媽、已回娘家的吳孫夫人孫尚香撫養。那天正是立夏日,吳孫夫人當著趙子龍的面給阿斗稱了體重,到來年立夏再稱一次看增加了多少后,再寫信向諸葛亮匯報,由此形成傳入民間的風俗。
吃完立夏飯后,街坊鄰居、男女老少圍聚一團,幾個大人用籮筐或者大秤開始幫小孩稱分量。說的是這天稱了以后,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也可免疰夏。王宇明表示:“其實,老百姓‘稱人’還是想看看小孩在一年當中究竟重了多少,寓意身體健健康康,避免苦夏漫長。”
吃糕——寄托美好愿景
立夏吃糕,應時的是綠豆糕?!耙话闳思沂浅赃^年時蒸的、浸在礬水里的大糕,也有的人家用曬的糕干,加上臘月二十四送灶留下來的赤豆飯鍋巴和米煮成粥,用糖拌著吃,又叫‘赤豆鍋巴糕干粥’?!蓖跤蠲餮a充道,“說是吃了它一不疰夏,二不腰疼。”
此外,若立夏時天氣晴好,會游泳的孩童還會下河洗澡,可保證夏天不生?。患彝ブ鲖D則習慣曬衣裳、曬被,防止衣裳受潮發霉。
王宇明表示,立夏的風俗雖然各地不一,但都是為了增加營養、鍛煉身體、搞好衛生、安全入夏。民俗和民風當中包含了一定的科學性,更多的是寄托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愿景。
(記者楊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