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7-12
18:50
來源
文明南通
為深化基層精神文明建設,引導廣大居民群眾移風易俗,樹立勤儉節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著力營造風清氣正、尊德崇善的良好社會風尚,7月7日下午,“移風易俗入人心 文明新風潤港城”海門區道德講堂總堂觀摩活動在包場鎮舉行,活動由海門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海門區文明辦主辦,包場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承辦。
本次活動共分為“孝親敬老 幸福加分”、“文明家庭 引領風尚”、“移風易俗 潤澤港城”三個篇章,涵蓋了“看視頻”、“感恩情”、“學模范”等11個環節。
包場鎮黨委書記黃衛國為本次活動致辭,黃衛國表示文明是發展之魂,道德是立身之本,開展道德講堂總堂活動,其目的就在于進一步動員廣大干部群眾弘揚新風正氣、革除陳規陋習,營造移舊俗、除陋習、尚科學、倡新風的良好氛圍,讓每個人真正成為道德講堂建設的傳播者、踐行者、受益者,為推動海門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包場鎮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繼續堅持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需求為導向,把移風易俗作為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抓手,統籌黨建引領、典型帶動、全民參與、社會助力等多種舉措,以點帶面、因地制宜,不斷深化拓展移風易俗成效,擴大覆蓋面、提升影響力,進一步厚植文化振興的豐富內涵,推進社會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全力打造積極向上、文明和諧的新風尚。
活動伊始,大家共同觀看了短片《讓愛不再等待》,共憶家庭溫情,感悟孝親敬老傳統美德。
“父愛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是父母創造了我們的生命、締造了我們的靈魂,也影響了我們一生。在包場鎮文藝骨干湯小鋒帶來的《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歌聲中,大家重溫父母之愛,感恩父母之情。
由海門融媒體中心帶來詩朗誦《大寫的中國》。弘揚孝道是為民族傳承,為老有所養,為社會和諧,為移孝于忠,使在家盡孝變成為為國盡忠,使孝成為國家建設的強大力量。
由通東博創藝術團帶來的小品《彩禮風波》,用鮮活生動的表演,呈現了一出“彩禮鬧劇”,發人深省,堅定了大家共同抵制“天價彩禮”這一歪風陋習的決心。
活動中頒發了2023年度包場鎮“最美家庭”,通過表彰先進典型,動員廣大群眾學習典型,樹立正氣,弘揚新風,不斷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青年宣講員徐璽弦分享了“最美家庭”在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家國情懷、傳承優良家風、弘揚文明新風等方面的故事,引領和號召廣大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共同弘揚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家是溫馨的港灣,家是心靈的驛站。在《家和萬事興》的歌聲中,共同感悟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的家庭文化魅力。
長橋村帶來的快板唱《移風易俗》,將移風易俗內容編成朗朗上口的唱詞,號召廣大群眾認識到移風易俗的必要性和陳規陋習的危害性,自覺摒棄陳規陋習,主動轉變思想觀念,自覺樹立新風氣,爭做文明新風的倡導者、推動者、傳播者和踐行者。
紅白理事會作為村民自治組織,對于宣傳有關婚喪習俗改革的方針政策,引導群眾踐行文明新風尚,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光耀村將紅白理事會搬到了舞臺上,村民們用樸實的語言、質樸的情感,讓紅白理事會,“理”出了文明新風尚。
音樂是傳遞文化的信使,由陸辰成等帶來的歌曲《移風易俗做榜樣》表達了推進移風易俗、弘揚美德傳統、提升思想修養的信念和決心,朗朗上口的旋律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道德力量和審美情操。
包場鎮浩西村黨總支書記陸辰成向大家宣讀《移風易俗倡議書》,呼吁廣大干部群眾身體力行,做文明新風尚的倡導者、踐行者、引領者。
海門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文明辦主任高暉為此次活動作點評,她表示此次活動主題鮮明有力、形式多樣有趣、內容深刻有意,運用通俗易懂的百姓語言、貼近生活的生動案例、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把大主題做成小切口,以身邊人講身邊事,使道德講堂真正被群眾欣然接受并樂于參與,推動形成奮發向上、崇德向善、真誠向美的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