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俗話說“親恩不可忘,百善孝為先”。如東縣栟茶鎮栟南村村民繆祝英在養女徐秀蘭幾十載悉心照顧下,今年已經97歲高齡,在幸福的安度晚年生活。
繆祝英是符永志烈士遺孀,1923年出生于貧苦農民家庭,1945年開始在村從事婦女工作,1947年與符永志成親,婚后兩個月丈夫奔赴戰場,后符永志在1948年解放戰爭撫佑戰斗中犧牲。1954年經人撮合繆祝英與同村徐慶重組家庭,徐慶當時已有一個年幼的女兒,名叫徐秀蘭。命運的安排,讓一對沒有血緣關系的母女相逢,從此結下不解之緣。繆祝英再婚后,中年又經歷一次喪夫之痛。徐秀蘭常說,不能忘記媽媽年輕時受的苦,更不能忘記媽媽從小對她的照顧。
1988年,母親繆祝英因摔了一跤,造成腰椎骨折,躺在床上一度生活不能自理,醫生說老人有可能一輩子站不起來??娮S⒃陲柺懿⊥凑勰サ耐瑫r,覺得自己拖累了孩子,心理負擔很大,一宿一宿的睡不著覺。看著躺在床上的媽媽整日唉聲嘆氣,身體日漸消瘦,徐秀蘭急在心里。她作出了專門服侍媽媽的決定,說服丈夫,辭去了民辦教師的工作,這讓繆祝英非常感動。在徐秀蘭精心的照顧下,繆祝英慢慢恢復了健康,老人家已經可以獨自慢走,身體康健,精神愉悅,更是逢人就夸女兒孝順,家庭和睦,自己有福氣。平時,徐秀蘭省吃儉用,但只要是為老人買藥治病、添置衣物她就毫不吝惜。
老人因為腰部受傷,每到陰冷的天氣,往往是母親最難受的時候。為了方便照顧老人,徐秀蘭在母親房間多放了一張床,夜里只要一聽到老人在床上有什么動靜,不管多么疲憊,徐秀蘭會立馬爬起來,詢問老人情況,然后不停地給老人揉搓,直到她安然入睡。有時剛睡下,又被老人驚醒,一個晚上,最多有四五次。徐秀蘭總是咬牙堅持著,一次次爬起來為老人按摩來緩解其不適。有時累得臉色蒼白、直冒虛汗,徐秀蘭也全然不顧,她說:“看到媽媽不舒服,自己心里也痛。只要能讓她舒服點,再苦再累也值!”
多年來,徐秀蘭不但要照顧母親,每天還為家人準備早餐。雖然深感睡眠不足,可她依然忙里忙外,照顧老人、操持家務,每天連軸轉。
“她不嫌我是個麻煩,我卻不能老是讓她受累?!蹦赣H對女兒的所作所為深為感動,也一直心有歉疚?!安灰o的,我不覺得麻煩,一點都不累!”每當這時,善解人意的徐秀蘭總會軟言細語地寬慰老人。“聽著這些暖心的話兒,身體的病都好多了。”繆祝英說,“不知從哪兒修來的福分,遇上這么個孝順、賢惠的女兒,我這一輩子都心滿意足了?!?/p>
為給母親防寒御冬,徐秀蘭給母親買來電熱毯、取暖器、暖手袋,平時省吃儉用的徐秀蘭在這方面毫不猶豫?!爸灰苁箣寢屌托I什么我們也心甘情愿?!痹谛煨闾m的帶動下,全家人都毫無怨言的配合她,只要孩子們回家,都會陪著奶奶說話,逗奶奶開心,讓老人享受兒孫圍繞的天倫之樂。
古人云:“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痹跂弈洗?,徐秀蘭“多年悉心照料臥病在床的母親”的感人故事,被鄰居廣為傳頌,聽者無不稱贊。徐秀蘭作為女兒是孝行的踐行者,作為妻子與丈夫感情融洽、互相扶持,作為母親以身作則,注重子女教育培養,經營出一個洋溢著溫暖、文明、和諧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