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2-11
11:39
來源
江海晚報
一到過年,冰箱里就塞得滿滿的,還有好多放不下,這時我就想起小時候過年的情景。那個年代物資不豐富,年貨的數量和品種都有限,但比平時還是要豐盛許多,那時沒有專門儲存食物的櫥柜,更沒有冰箱。為了防止食物變質和貓鼠偷吃,就把好吃的東西吊在房梁上。
魚和肉是年菜的重頭戲,平時吃的都是真正的粗茶淡飯,難得見葷腥,大人小孩就巴望著過年能有些油水。臘月二十后,生產隊殺了豬、大河里起了魚,幾乎全隊社員都被吸引到隊場等著分魚、分肉,人歡、豬叫、魚躍,一片熱鬧喜慶的氣象。一戶人家也就分得幾斤,一個個喜笑顏開地拎回家去,有了魚和肉就能過個肥年了。
如果全家放開肚子吃,幾斤魚、肉沒兩頓就吃光了,那樣的話年還沒有過完肉已經沒了,要是來個客人,用母親的話說“兩手摸天”,沒有硬菜招待像什么話。所以照例是一半用鹽腌起來,細水長流吃到來年春夏,留一半過年吃。
新鮮的魚、肉放哪里?饞貓的鼻子可尖著呢,要是讓它們叼了去損失就大了。只見母親用繩子仔細扎緊魚、肉,踩著條凳上到桌子上,再叫我搬一張方凳疊上并扶穩凳子腿,她站在方凳上,把繩子一頭從桁梁上穿吊下來。魚、肉吊在半空中,四面不靠,既通風透氣、不容易腐壞,又防貓偷吃,一舉兩得。人取食時,母親會手握菜刀,站到桌子上去,割下一小塊肉。大蒜、茨菰炒肉片,盡管是茨菰多肉少,那也是香得打巴掌不丟的。
過年是一定要蒸饅頭和年糕的。年糕是那種小方糕,必得吹晾干水分后才可收藏起來。饅頭是有餡的,但不叫包子,因為它沒有褶子。母親每年都會準備兩種饅頭餡,甜的是豆沙的,豆沙都是自己做,很費時費工的;咸的是青菜肥肉丁的,我們總是希望母親多放肉丁。然而,豆沙稀缺,肥肉也珍貴,所以餡就準備得少。餡用完了,發好的面還有,那就拉“黃貓糕”。黃貓就是黃鼠狼,那時的面粉不精白,拉出來的長條饅頭形、色都如黃鼠狼,所以叫黃貓糕。黃貓糕切片曬干便于久存,能吃一整年。肚子餓的時候拿一片細嚼,是我們小時候的高級餅干。
老鼠防不勝防,饅頭和年糕時不時就會少一兩個,最好的辦法還是吊起來。我現在知道,以前有的地方有一種帶蓋子的竹籃子,食物放在里面,貓聞得見香味但打不開蓋子,干著急沒辦法,所以這種籃子又叫“貓嘆氣”,記憶中,我們家鄉沒有這樣的物件。竹籃子是有的,只可惜不帶蓋子。母親就把裝了饅頭的竹籃子口用干凈的布蒙嚴實,再用繩子沿四周一圈扎緊,然后吊懸到房梁上。雖說拿饅頭蒸的時候麻煩些,爬上落下的,但總好過被老鼠作耗。
最讓我們小孩子垂涎的是茶食。桃酥、芝麻糖、京棗……重糖重油,又香又甜。茶食只在過年才有,買一斤茶食的錢能買幾斤米,所以不會多買。大人把茶食吊到房梁上藏起來,防老鼠也防小孩子偷吃。說是藏,其實用母親的話說“防的是不來之人”,母親明知我們有時偷吃,但從不責備。等到過了正月初五,算是年過去了,母親就會把剩下的茶食從梁上取下來,讓我們大快朵頤。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里,房梁上是空的,只有在過年時,高高的房梁上才懸吊著誘人的、也引誘著貓鼠之類的滿滿的年味。如今想來,在那困頓日子里,到過年才有好一點的吃食,還要和貓鼠斗智斗勇,真叫人心酸。好在那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現在的日子是如此富足美好,而且會越來越好!
(丁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