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3-08
11:09
來源
南通日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于1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在規定面向全體公民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突出學校和家庭對青少年的教育,并對公職人員等不同群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分別作出了規定。
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和傳統文化中,個人與社會、家庭與國家,一直以來都是密不可分的整體。濃濃的家國情懷,是每一個中國人心底里自下而上的道德情感與自上而下的道德責任。這部法律的頒布實施,從法律層面明確了全社會各群體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的責任和義務,對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家國情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國兩相依。弘揚家國情懷,對于個體成長、地方發展、國家繁榮都有著不可或缺的滋養、引領和推動作用。國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全國4億多家庭、13億多人民,只有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匯聚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愛國主義是具體的、現實的。弘揚家國情懷,并不是一個空泛的口號,而是需要落實到實實在在的行動中。作為社會大眾,要堅持家風建設,夯實涵養家國情懷的起點。家庭是個體精神成長的沃土,良好家風的涵養、家教的養成,將為人生打下最重要的生命底色。我們要高度重視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為他們當好人生“第一任老師”,上好“人生第一課”。
作為黨員,要強化奮斗意識,找準家國情懷的支點。身處基層一線,從事平凡的工作,只要能立足本職崗位,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在各自行業內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踐行家國情懷的具體表現。要強化學習意識,將學習貫穿在人生成長的每一個階段;要追求品行高度,在困境中錘煉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要保持精神面貌,用最佳狀態為黨和人民事業拼搏奉獻。以積極的奮斗姿態,在小舞臺上演繹大作為,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留下無悔的青春足跡。
作為領導干部,要端正政績觀念,明確家國情懷的落腳點。往大處說,必須“守護好、建設好我們偉大的國家”,往小處說,必須始終秉持正確政績觀,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以過硬的黨性覺悟和工作智慧,“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要秉承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時刻將人民放在心中,牢記民生情懷的實質內涵,用最接地氣的行動為群眾謀福祉。
(朱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