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前,兩個年齡加起來超過140歲的“銀發英雄”——姚國華和季廣明,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合力救起了一名落水老漢,書寫了一段暖心故事。時至今日,他們的壯舉仍被人津津樂道。
重陽節當天上午,在崇川區文峰街道新城社區見到兩位老人時,不善言辭的他們微笑著擺手說:“這事兒不值一提!無論什么時候,只要遇上了,我們肯定都會伸出援手!”
遇到事兒,咱們也是能沖得上的
路遇落水者,挺身而出、英勇救人的事跡,可以說是屢見不鮮。但這次出手相助的,卻是兩位均已超過70歲的老人。在這個故事中,他們以行動顛覆常規,化“受助者”為“救助者”,樹立了見義勇為的新榜樣。
當時第一個出現在救人現場的姚國華回憶說,緊急關頭,根本就來不及思考,雙腿不由自主地奔向事發地點。老漢落水后,衣物被泡,尤其沉重,姚國華拼盡全力拉住他,才能讓老漢不繼續往下沉,保持順暢的呼吸。
堅持了一段時間,姚國華的體力幾近枯竭。季廣明的及時出現,改變了緊張的局面。他們齊心協力,將落水老漢安全拉上了岸。
二老救人事跡經南通報業“南通發布”等報道后,網友們紛紛轉發并為他們“逆齡而上”的壯舉點贊。2023年2月,姚國華、季廣明被表彰南通市第42次文明新風“見義勇為典型”。
“身子硬朗,水性好,這是我們敢去救人的本錢?!爆F在,兩位老人依舊精神矍鑠、聲音洪亮,走起路來穩當利索。他們還透露養生秘訣:“我們平時注意鍛煉,生活規律,吃得好睡得好。雖說上了年紀,但遇到事兒,我們心里頭那股子勁兒,一點都不比年輕人差,咱們也是能沖得上的。”
屢次救人樂于助人,堅信善有善報
一次救人,或許是巧合中的善舉。但對于姚國華而言,這已是他第三次成功營救落水者。
“第一次,是救了兩個同村小女孩?!币A告訴記者,那時他才20多歲,憑著良好的水性把她們從湍流中救了上來?!稗D眼半個世紀過去了,這兩家人依然跟我們保持著密切來往。”第二次救人,是在家附近的溝渠里,發現有個小孩不慎被沖進了涵洞,救上來后發現竟是自己的女兒,“從那以后,我更加堅信,善有善報,我們平時一定要多行善事”。
比起姚國華,季廣明的生活經歷顯得曲折一些,曾經的軍旅生涯給予了他堅強的意志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巴宋楹螅一剜l在工廠做過一線工人,也在公社衛生院做過醫護工作,后來還在企業當過保安。”季廣明的語氣中透露出對生活的感激之情,“生活難免遇到不幸,但重要的是學會感恩?!奔緩V明當過油漆工,還考取了中醫推拿師資格證。退休后,他經常免費為鄰居按摩,幫助他們減緩身體上的疼痛。
新城小區居民楊志蘭,是季廣明的“老顧客”?!懊看挝疑砩夏睦锾哿?,給他打個電話,他立馬就來,而且不收錢,真是個難得的好心人!”楊志蘭說。當被問及為多少人提供過免費按摩時,季廣明只是笑笑,表示這些都是舉手之勞,他從沒想過要去統計人數。
凡人善舉,匯聚向上向善磅礴力量
多年來,姚國華和季廣明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周圍人的生活方式和態度。
“父親一直教導我們與人為善,我們也以他為榜樣。”姚國華的子女分別在私企打工,雖然收入不高,但面對弱勢群體,尤其是在朋友圈中看到求助信息時,他們總是樂于伸出援手,慷慨相助。季廣明的女兒季凌燕也深受父親影響,自強不息。中專畢業后,她一邊在外地辛勤打工,一邊自學高校課程,如今也順利拿到了高校學歷證書。
新城社區黨委副書記楊希介紹,社區在得知兩位老人的事跡后,迅速組織開展了學習宣傳活動。通過張貼善行義舉榜等多種方式,向居民發出學習倡議,旨在發揮引領示范作用,讓正能量在社區內廣泛傳播,形成良好風尚。此外,社區的雷鋒車隊和石榴籽愛心公社這兩個公益組織,也積極響應,加大了志愿服務的力度,共同推動形成一股積極向上、向善向美的強大力量。
“好人如燈,燭照他人?!睏钕8锌f,姚國華和季廣明的善行義舉,讓大家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記者 張水蘭 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