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0-17
10:34
來源
南通日報
左圖:黃衛兵在南通西站接到放假回家的大學生。右圖:市網約車駕駛員協會會員攙扶老人下車。
11日一早,約好9點采訪,黃衛兵遲到了。一刻鐘后,他急匆匆趕到:“實在不好意思,早上8點我們那個獻血群里發布消息說需要A型血小板,我就去了趟市中心血站,抱歉抱歉!”
眼前這個高大的中年男人,是市網約車駕駛員協會創始人、會長黃衛兵。在他的帶領下,協會會員從最初的50人發展到現在的2000余人。這個新就業群體活躍在南通街頭巷尾,成為參與社會公益、融入基層治理的一支生力軍。
網約車主抱團,有了志愿服務的“新家”
2020年,在外地闖蕩的黃衛兵選擇回到南通,成為一名網約車駕駛員。網約車入行門檻相對較低,近年呈現出迅猛發展的勢頭,但在從業過程中,黃衛兵發現,該新興行業存在從業人員散亂無序、勞動權益得不到保障等問題。
2021年12月,在公安、交通、民政等多個政府職能部門支持下,黃衛兵牽頭成立了網約車駕駛員協會,日常進行行業規范的科普宣傳,也為從業者爭取了更多利益。比如,網約車年檢費用原來是400元,協會出面與檢測機構溝通協調后,目前降至電車140元、油車230元。
隨著協會隊伍越來越龐大,黃衛兵逐漸萌生了一個想法——成立一支網約車駕駛員志愿服務車隊,在實現抱團取暖的同時,匯聚這些細微力量為社會做點好事。他說,經常在《南通日報》上看到出租車免費接送考生的報道,網約車是不是也可以?
忖度之際,南通報業新聞熱線的主動聯系,相關部門的積極回應給了他極大的支持。在黃衛兵的號召下,協會里部分優秀司機代表率先加入志愿服務車隊,像一顆顆石榴籽“抱在一起”從事志愿服務,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積極參與各類社會公益行動。除了集體捐款、獻血、接送考生等常規行動,協會決定將重心放在幫扶困難群眾、助力基層治理兩方面。
困難群眾呼叫,“紅色擺渡人”免費接送
網約車司機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熟悉城市、了解路況,在接駁出行方面具有天然優勢,當附近群眾有需要時,可以第一時間提供幫助。
2022年6月,會員司機擴展到300多人,其中黨員22人,協會黨支部隨之成立。當年8月,協會黨支部與崇川區文峰街道五一社區簽約共建,打造“紅色擺渡人”服務品牌和“3+3”服務體系,成立護苗、銀齡、吾老三支志愿車隊,車隊隊長均由黨員擔任,分別為高校貧困學生、社區困難黨員、敬老院困難老人三類群體提供免費接駁服務。社區方面發出需求信息后,協會第一時間聯系附近的會員駕駛員接單。
“以前想回去一趟,要等子女抽時間來接,現在只要一鍵呼叫,網約車司機就能到公寓來接我們,真是太方便了。”居住在陽光老年公寓的季美瑩老人正是受益人之一。
紅星社區失獨老人榮桂英退休多年,身患尿毒癥,一周需要三次到醫院進行血透。一個電話,附近的會員司機就送她去醫院,再一個電話,又有人來接她回家。
“對我們來說是舉手之勞,能幫到他們,我們也很幸福。”采訪中,黃衛兵回憶起一件事:去年底,他在南通西站接到一名家住如皋市九華鎮的大學生,交談中了解到孩子父母雙亡,每到節假日就勤工儉學,三年未曾回家,那次是因為相依為命的爺爺生了病,才匆匆趕回來。得知此事,黃衛兵向平臺申請退回打車費,還主動跟孩子聯系,免費送他爺爺去醫院看病,并承諾只要他放假回家,就能享受免費接送。
握緊方向盤,當好城市管理“巡查員”
黃衛兵打開汽車后備廂,里面有兩件馬甲,一件紅色,印有“城管志愿者”的字樣;一件熒光綠,印有“交通志愿者”的字樣。
網約車走街串巷,流動性強、覆蓋面廣,總能第一時間發現流動攤販堵塞路口、破壞綠化、渣土車拋灑滴漏、違章搭建等城市管理問題。
在與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對接后,去年,經過集體培訓的會員司機領取馬甲和志愿者證,成為“流動的電子眼”。當年8月,在市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市城管局向網約車駕駛員協會授旗,52名網約車駕駛員加入城管志愿服務分隊。
“接過這件衣服,我就要對它負責。”今年55歲的啟東網約車司機龔紅忠,是最早一批加入協會的駕駛員。他告訴記者,一次在開車送朋友去海門的路上,到湯安鎮往東三到五公里附近,一位騎自行車的阿姨被一輛由西向東行駛的轎車撞了,當時“旁邊有很多人圍觀,極易引發二次事故”。龔紅忠立刻到安全地方停車,從后備廂拿了哨子,戴上志愿者證,穿上熒光綠馬甲,在現場維持秩序,同時保護傷員和現場,直到110、120來了才離開。
黃衛兵介紹,開車路上不時會遇到流動攤販占道經營,他都會穿上紅馬甲耐心勸導商販挪離以免堵塞交通。去年,他還被評為南通市區“城市管理熱心市民”。
握緊方向盤,做好城市管理“義務員”;腳踩車油門,做好城市管理“巡查員”。黃衛兵表示,網約車是城市形象的“流動名片”,協會將繼續積極參與基層治理,為南通文明城市長效管理出一份力。
(記者 汪小林 沈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