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1-10
10:47
來源
南通日報
四十年,風雨不惑;四十年,砥礪前行。
9日,張謇研究中心成立四十周年座談會召開,來自不同專業、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傳承“以張謇精神研究張謇”傳統,紛紛交流思想、分享成果、探討所惑,共同推動張謇研究向縱深發展。
回望來時路,1984年12月25日,經中共南通市委批準,由南通市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南京大學歷史研究所、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經濟史課題組聯合籌建的“張謇研究中心”在南通成立。這一開創性舉措,開啟了系統深入研究張謇的新篇章。
張謇是南通的名片,是南通的文化品牌。如何打響這張文化品牌?江蘇商貿職業學院特聘教授黃正平認為,要進一步學習宣傳弘揚張謇企業家精神,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企業家精神的重要論述、鼓勵支持企業家和各界人士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重視張謇文化研究和時代闡釋等方面持續發力,凝聚中國式現代化磅礴力量。
“把張謇研究和中學歷史課程相結合,把研究的成果運用到課堂教學和各種學習活動中,簡稱為‘張謇研究進課堂’?!痹贤ㄊ薪萄兄行臍v史教研員陳康衡從教育角度,闡述了“張謇研究進課堂”幫助廣大青少年學生感受榜樣的力量,涵養家國情懷的深刻意義,“張謇研究中心和專家學者要給予青年教師更多的引領、指導,幫助中學教師以點促面,優化選題,開發新課題,爭取出精品,中學教師自身也要加強自我研修,提升專業素養,做學習型研究型教師?!?/p>
張謇不僅是一位杰出的實業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他的美學思想也富有特色?!吧泻妹罎?、道德優美是張謇美學思想的兩個關鍵詞?!蹦贤ㄊ姓軐W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原秘書長蔣建民介紹說,例如張謇先生窮盡一生的努力,就是希望在家鄉南通實現天下為公、大同社會的美好理想,此為理想美;同時張謇先生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蘊含了城市美學,包括公共空間、公園園林、體育館、文化場所建設,一一對應生態美、環境美、體質美、文化美四大美學思想,“張謇城市美學對于美麗南通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源于對家鄉先賢張謇先生的崇拜,我將學術研究方向定為張謇鹽墾公司遺產現狀研究?!敝袊V業大學市政工程專業三年級博士生、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孟翔分享道。百余年前,在以南通張謇先生為代表的棉紡業引導下,對江蘇沿海貧瘠荒涼的鹽堿地進行了大規模土地改良,以產業先導帶動各鎮形成了現代化的建設。關注張謇鹽墾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對張謇歷史文化遺產進行系統調查并有效保護,對于增強保護和傳承珍貴工業遺產的自覺性有著重要的激勵作用。
“張謇‘第五次會試是父之命兄之勸而后成行’?張謇詩《漢柏》《唐槐》的作時?張謇的科考債務由誰承擔?關于‘南不拜張,北不投李’……”南通大學文學院教授徐乃為從張謇涉己文中“曲敘”與“異述”的微觀考察出發,將真實可感的張謇形象呈現于世,為洞穿表象、力透本質的張謇研究提供借鑒與啟示意義。
近年來,“張謇學”被不斷提起,“張謇學”的相關論題,有數位學者跟蹤多年。作為南通地方歷史文化研究的骨干人物,張謇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張廷棲不僅關注“張謇學”,而且是張謇研究中心發展的親歷者。此次交流會,他帶來了新作《再探章開沅先生論張謇學——以“張謇學”的南通根據地建設為中心》,生動回答了“如何更好地繼承和發揚章開沅先生的學術精神,不斷深入張謇研究,推動張謇研究中心建設,打造南通張謇文化品牌”的謇學之問。
……
倘若站在因樹齋的庭院中,透過四周的斑駁青磚、蒼松勁枝,便可窺見張謇研究中心一代代研究者筆耕不輟的模樣。
四十年間,張謇研究中心在收集整理出版張謇相關史料、開展學術研究、組織學術交流、聯絡專家學者、培養學術新人、宣傳張謇企業家精神、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等許多方面持續努力,為推動全國性張謇研究熱潮的興起埋頭苦干。
從不惑之年出發,向天命之年奮進?!盀橹袊浆F代化區域新實踐服務,是新時代賦予張謇研究者的光榮使命和重要職責,我們要從張謇早期現代化的思想和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從歷史的范式中找尋守正創新的路徑和方向。”張謇研究中心干事會會長張小平表示,中心將繼續秉持“以張謇精神研究張謇”的執念,全面深化張謇研究,在廣度、厚度、精度和效度上做好文章,保持張謇研究戰略定力,提升張謇研究戰術實力,實現張謇研究在南通氛圍活起來、實力強起來、品牌亮起來的目標,把張謇文化做大做強,成為全國的標桿和典范。
(記者 陸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