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1-15
10:58
來源
南通日報
剛剛過去的2024年,新質生產力是貫穿始終的主旋律。今年兩會期間,新質生產力再次成為高頻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聚力建設更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如何增強科創動能、推動產業能級提升,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增效?會場內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相關人士展開熱議。
培育科創動能
科創“引擎”發力,激活向“新”動力。2024年,我市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布局培育未來產業,與東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共建了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招引科創項目1620個,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4300家,有力推進了科技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政府工作報告圍繞“聚力建設更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提出切實增強科創動能等多項務實舉措?!凹让枥L了藍圖、凝聚了共識,更為今后的科技創新工作厘清干的思路、激發干的動力。”市政協委員、市科技局局長吳佳華說,新的一年,科技部門將聚焦“科技招商突破”和“產業創新提質”兩大主攻方向,按照科技資金股權化、園區產業特色化、產業投資垂直化、創新平臺市場化和科技招商專業化的思路,大力實施科技招商量質齊升、產業園區特色提升、創新平臺轉型升級、科創金融產業賦能四大行動,積極培育未來產業科創細分賽道,著力提升海洋產業、養老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引導全市特色產業集聚創新發展,努力營造鼓勵創新、樂見成功、寬容失敗的創新氛圍。
向“新”發力,離不開政策助力?!拔覀儗⑸钊肼鋵嵏臃e極的財政政策,不斷激發科創動能,助推產業升級,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市人大代表、市財政局局長曹金海表示,該局將進一步優化完善市級產業、科技、人才、金融等政策,持續豐富財政政策“工具箱”,綜合采取資金補助、貸款貼息、風險補償、撥投結合等方式精準支持企業發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政策支持體系;進一步完善政府投資基金布局,加快高端裝備、未來產業、海洋產業等基金組建,大力開展資本招商,強化招投聯動,以基金鏈延伸產業鏈、做強創新鏈、提升價值鏈。同時,深入推進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建設,聚焦支小支科,優化財政金融產品供給,強化融資擔保增信,切實緩解小微和科創企業融資難題。
隨著科創半徑不斷拓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科創資源不斷向南通匯聚。為突破縣域科創資源不足瓶頸,如皋探索“雙飛地”發展模式,先后與上海交大、復旦等高校、院所合作建設了5家“科創飛地”,累計導入孵化項目超百個,落戶優質項目20余個。“我們將持續深耕‘一線孵化、如皋轉化’創新發展模式,深度參與長江口產業創新綠色發展協同區建設,全方位對接上海、融入蘇南,全面提升平臺載體建設運營質效?!比绺奘形N⒏笔虚L、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陳鳴華說,如皋將探索布局北京、深圳等科創資源富集的飛地,加快建設思源型電力裝備離岸孵化中心。同時,與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以及上海各大高校、院所開展深度合作,探索運用“撥投結合”方式支持優質項目,精準推進“產學研”合作。
深化科教融合
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交匯點,承擔著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使命。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要持續深化科教融合,特別提到要‘聯手南通大學共建電子設計自動化、新能源技術裝備等公共研發服務平臺’。這既是對我校近幾年學科建設內涵式發展的一種肯定和認可,更是一種鞭策和期待?!笔姓f委員、南通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仲崇貴表示,作為基礎學科物理和光電類課程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者,更應該依托學科專業優勢,將量子信息、納米多功能材料、光電子技術等方面的基礎科學研究成果運用于公共研發平臺的打造與建設,轉化為新質生產力,通過科教融匯、產教融合、職教融通,多模并舉,為把南通加快建設成面向科技前沿的現代工業名城貢獻通大人的智慧和力量。
人才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引育科創人才”,對此,市人大代表、市科協主席成媛媛深有感觸:“我們要持續優化科技自立自強人才資源,激活聚才新末梢?!彼f,市科協將在去年邀請多位院士來通深入企業開展指導的基礎上,實施“十百千”計劃,新建10家園區科協、百家企業科協、聯系服務千名科技領軍人才,進一步加強市、縣、園區、高校、企業科協聯動協同,更好構建人才服務網絡。同時將拓展引才新路徑,舉辦中國科協“領航計劃”青年科技人才國情研修班和港澳臺大學生走進南通等活動,深入實施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院士專家南通行”等,持續激發科技人才新動能。
去年11月成立的市人才學會科創人才專業委員會,立足匯聚高端智力服務創新發展。哈爾濱工程大學長三角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海鵬是專委會委員之一。他建議,南通要加快構建科創人才引育協同網絡,深化與國內外知名高校、頂尖科研機構及領先科技企業的合作,充分利用南通市域內高水平大學、知名科研機構在各自優勢學科領域的深厚底蘊,精準吸引科創人才加盟。要注重青年科創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由資深教授、行業專家組建雙導師團隊提供個性化指導,組織科創人才參與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產業技術攻關任務、企業實崗實訓,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產業發展需求。此外,還可以設立專項資金,資助在通高校、科研機構等開展具有前瞻性的科創人才培養項目。
提升產業能級
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載體。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錨定“高端化、綠色化、數字化”,扎實推動產業能級提升。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聚焦打造面向科技前沿的現代工業名城,推動更多產業和企業站上潮頭。
國盛智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一家深耕數控機床和智能自動化生產線的科創板上市公司,已躋身中國機床第一陣營,公司的產品“高速動柱五面體龍門加工中心”國內領先、國際先進。市政協常委、國盛智科董事長潘衛國說,公司將持續創新,在誤差控制等行業五大關鍵技術領域深度鉆研;貼近下游終端應用領域,提高智能制造一體化解決方案的提供能力;針對行業供應鏈不匹配問題,加大核心功能部件研發力度?!芭Υ蛟炀哂懈偁幜Φ闹悄苎b備民族品牌,為南通乃至全國的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貢獻力量?!?/p>
“我市在工業基礎和創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要在全球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還需進一步加強產業集群化發展,推動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加快綠色低碳技術的推廣?!笔腥舜蟠怼⑽痔茉垂煞萦邢薰韭摵蟿撌既藦埿缕G認為,高新技術企業應積極響應“雙碳”目標,在新能源、儲能技術等領域發揮引領作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她建議,政府要加大對綠色產業鏈發展的支持力度,建立針對綠色技術研發和應用的專項扶持政策,在產業集群建設、人才引進、試點示范項目等方面提供更多資源傾斜,構建更加完善的新能源產業鏈體系,助力南通成為全國綠色制造的標桿城市。
實現產業與創新協同發展,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南通新實踐的必由之路。市政協委員嚴勇健認為,總體來看,南通的創新鏈發展滯后于產業鏈發展,缺乏系統性產業布局。他建議,緊盯全球產業鏈布局調整,實現產業鏈與創新鏈的雙向構建,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培育產業鏈、供應鏈,加快實施“產業強鏈”行動計劃,打造在行業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和產業高地。大力培育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支持龍頭企業加強產業鏈垂直整合、核心企業提升產業鏈控制力。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培強扶優行動,加快培育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和瞪羚企業。
(記者 沈雪梅 王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