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1-21
15:35
來源
南通日報
日前,海門區2024年度農村公路大中修項目運鹽河路段通車,通過對原有道路進行拓寬,此前狹窄的農村公路搖身一變,成為群眾出行的“平安路”、文旅發展的“快車道”。
在廣袤的鄉村大地上,一條道路的變遷,往往能映照出時代發展的脈絡與民生改善的軌跡。曾經狹窄逼仄的農村公路,經拓寬改造后,宛如一條靈動的絲帶,不僅串聯起村民的日常出行,更牽引著鄉村文旅事業蓬勃前行,成為鄉村發展的關鍵“密碼”。
這條拓寬后的“平安路”,承載著村民對安全出行的深切期盼。往昔,狹窄的村道猶如鄉村發展的“緊箍咒”。路面狹窄,兩車交會時險象環生,駕駛員神經緊繃,稍有閃失便可能釀成事故。而如今拓寬后的道路,恰似為鄉村筑牢了一道安全防線。車輛行駛空間寬敞,交會時不再局促,交通事故率大幅降低。救護車、消防車等應急車輛能夠快速通行,為村民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爭取寶貴時間。
道路拓寬,更為鄉村文旅發展鋪就“快車道”。在當下,鄉村旅游成為城市居民放松身心、親近自然的熱門選擇。然而,以往狹窄的道路卻像一道無形的屏障,將眾多游客拒之門外。即便鄉村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豐富獨特的民俗文化,也只能“望客興嘆”。道路拓寬后,旅游大巴能夠順暢駛入,自駕游客也能輕松抵達,鄉村旅游的可進入性大大提高。同時,大量游客涌入,也為鄉村文化傳播搭建了廣闊平臺,古老的民俗活動、傳統技藝得以傳承和發揚,實現了文化與經濟的良性互動。
從小小道路的變化,我們可以深刻認識到基礎設施建設在鄉村發展中的基石作用?;A設施之于鄉村,猶如梁柱之于大廈,是鄉村各項事業發展的根基。農村要實現全面振興,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先行一步。完善的交通網絡,不僅能改善村民的生活質量,還能為產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在不少農村地區,因道路不暢,農產品運輸成本高昂,損耗嚴重,導致農民增產不增收。便捷的交通能夠打通農產品的銷售渠道,讓新鮮的蔬果、特色的手工藝品快速走向市場,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此外,良好的基礎設施還能吸引人才回流、資本下鄉,為鄉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
當然,在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我們也要保持理性與審慎。一方面,結合鄉村實際情況和長遠規劃,科學合理進行建設。比如在道路拓寬時,充分考慮鄉村未來的人口增長、產業發展以及交通流量變化等因素,避免盲目求寬造成資源浪費。另一方面,注重建設后的管理與維護。建立健全長效養護機制,保障道路始終處于良好通行狀態。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同時鼓勵村民積極參與道路養護監督,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一條農村公路的拓寬,看似是一件小事,實則是關乎鄉村發展、民生福祉的大事。它見證了鄉村從閉塞走向開放,從貧困走向富裕的歷程。未來,應持續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讓更多的鄉村道路成為“平安路”“致富路”“幸福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繪就新時代鄉村發展的壯美畫卷。
(郭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