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聯合人民網舉辦的“砥礪輝煌十年強國復興有我”第五屆中央企業故事創作展示活動(以下簡稱“活動)評選結果公布。國機集團的兩件作品《不為繁華易匠心》和《三把“金鑰匙”開啟“創新創效”之門》”名列榜單,分別獲二等獎、三等獎,展示了集團在推動創新發展方面取得的成效與積極進取、勇攀高峰的精神面貌。
本屆活動共收到各中央企業推薦報送的圖文及視頻作品3200余件,經有關專家初評、復評,本屆活動最終評選出一等獎30件,二等獎50件,三等獎90件,獎140件,組織單位10個。在人民網專題網頁上展示作品2100余件。這些作品生動展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企業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在服務保障安全國計民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強化科技創新等方面取得的突出貢獻和輝煌成就,彰顯出中央企業作為國民經濟“壓艙石”“頂梁柱”的責任與擔當。
國機集團作為我國機械工業的排頭兵,傳承機械工業紅色基因,堅持“鍛造國機所長、服務所需”,聚焦科技研發與服務、高端裝備制造、工程承包與供應鏈三大重點領域積極發力,攻克了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研制出一批重要裝備,彰顯了央企擔當與責任。在本屆活動中,集團共有19部作品入圍參與展示及相關評審,并最終斬獲獎項。
《不為繁華易匠心》
他是一名技術工人,扎根工程機械技術制造一線,專注的眼神、精湛的技術讓人贊不絕口。
他是一位技能專家,帶領團隊,潛心鉆研,總在危急時刻站出來、關鍵時刻頂上去,攻克了100余項工藝難題。
他是一名技校畢業生,30多年歷練,實現從工人到工匠的人生蛻變。他就是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機重工集團常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常林公司”)首席技師、中央企業勞動模范稱號獲得者鄒建福。
攻關克難
1969年11月,鄒建福生于江蘇常州,從小隨父母支邊陜西,24歲回到常州,進入常林公司工作,被同事們親切地稱為“老陜”。為了能夠成為一名普通鉚工,早日掌握鉚工操作要領,鄒建福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他天天個到廠,先看師傅怎么教,再依葫蘆畫瓢慢慢悟;晚上回宿舍后,他把沒弄懂的要點列成清單,虛心向有經驗的前輩請教,不弄明白不罷休。
一次,生產線上的車架需要對稱度校正。大家知道焊接后的產品容易變形,紛紛提出用機械矯正解決誤差。鄒建福從產品質量角度出發,憑著對工件特性的了解,提出用“火焰加機械校正”的辦法。他拿出工尺測量后,一邊用火焰烤,一邊機械加外力,零件尺寸誤差被解決了,同事們無不對他豎起大拇指。他總說:“鉚工干活,敲敲打打,作品質量‘一把尺’校平見分曉。”
鄒建福渴望為公司創造更大的業績,他的技術也從漸入門道到爐火純青。面對工藝制造技術復雜、制作要求高的特點,愛鉆研、愛琢磨的鄒建福勇挑重任,轉崗事業部技術工藝員,開啟了技術革新歷程。
公司接到國際知名企業的結構件側框生產訂單,試制量產周期為3個月,產品質量控制要求為國內領先的焊接加工時熱漲冷縮控制工藝、側框對稱度到0.5毫米,工期緊、質量要求高。
事實上,0.5毫米,靠當時的設備是難以完成的。可鄒建福想都沒想,個請纓,成立了“挖掘機下車架側框工藝改進”攻關組。為了解決問題,他走路想、睡覺想,甚至幾次半夜從床上爬起來畫設計圖稿。經過近兩個月的反復試驗、摸索,他通過調整制作工序,把側梁、導輪支座、馬達殼部件實施單獨制作,再總成拼裝、焊接、對稱度檢測,一舉解決了難題,產品在試制時一次成功,當年實現產值3億元。
“有難題,找‘老陜’”已成為大家的習慣。鄒建福卻說:“只有不斷超越自己,才能有創新。”
愛崗敬業
2016年至2017年,工程機械行業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遭遇了冰河季,庫存積壓嚴重,資金鏈緊張。為了求生存、謀發展,公司提出事業部改革,分兵突圍、分灶吃飯。鄒建福所在的部門主動出擊,積極尋求為知名企業配套結構件加工業務,鄒建福變得更加忙碌了,手頭工作量翻番,不僅要為十幾個新產品設計工裝夾具,還要牽頭為30多臺焊接機器人設計制作焊接翻轉架夾具。
2018年的小年夜,鄒建福像往年一樣在現場指導員工進行零件校正,正蹲在產品邊的他突然感到腹部隱隱作痛。他忙和徒弟說:“你看下工件,我去趟洗手間。”徒弟剛答應完抬頭,就見鄒師傅已暈倒在地,額頭滿是豆大的汗珠。鄒建福被同事們緊急送往醫院,隨即進行了急性闌尾炎手術。身體恢復之后,鄒建福就出現在了工作崗位上。他說:“和公司有感情了,手頭有批新品急需試制,實在放心不下,還是要來看看。”
“擇一事終一生,不為繁華易匠心。”鄒建福雖然沒有驚人的壯舉,但他認為只要熱愛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人生一定會出彩。
《三把“金鑰匙” 開啟“創新創效”之門》
他是加工難題的“終結者”,是創新創效的帶頭人,是培養新人的老師傅,憑著勤于學習、勇于改變、敢于挑戰三把“金鑰匙”,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經緯智能紡織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經緯智能”)錠子廠設備與工具維修班班長裴寶林,從一名普通的車工成長為全國技術能手、國機集團首席技師,成為經緯智能個省級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頭人。
勤于學習 積累中練就技藝絕活
1990年,裴寶林從技校畢業分配到了經緯智能專件事業部,成為一名普通車工。他所在的技措組承擔著棉紡專件專機的設計和制造任務,是一個綜合技能要求超強的班組。好幾次忙完車工工序后,裴寶林看著師傅們一個個像陀螺似的忙個不停,自己卻只能干著急,這讓他下定決心要在最短時間內攻下車鉗銑磨等各工種知識技能。他的勤奮、好學、上進,讓師傅們喜上眉梢,紛紛將各自的絕技傾囊相授。
“功成唯志,業廣為勤。”在日積月累的勤學苦練中,裴寶林逐漸成長為一位技術過硬、專業知識豐富的技術工人,多次摘得公司組織的車工技能比武大賽桂冠。如今,在經緯智能,只要涉及零件加工難題,大家都會時間想到裴寶林,而他總會憑借各種“絕活”,將難題攻下。
勇于改變 革新中催生免檢產品
2008年,裴寶林迎來個人發展從技術型向技術管理型轉變的個分水嶺——調任鋼錠盤組任組長。鋼錠盤組特點是清一色的數控加工設備,而他從未接觸過數控,根本不知道什么G代碼、M代碼。于是,他白天處理班務,晚上一邊學習一邊操作,兩個月時間就拿下了數控基本理論和編程技術。
當時,組里還面臨著班產不高、產品廢品率只升不降的問題。裴寶林組織骨干大膽采用“問題曝光”法,將問題進行看板化管理,并嘗試采取整合工藝流程、變換加工方法、革新自制工裝、改進績效管理等措施,最終使鋼錠盤組關鍵工序壓裝割紗器效率在3個月時間內提升了4倍,產品廢品率從3%下降為6‰以下,使鋼錠盤成為了經緯智能專件事業部錠子廠免檢產品。
嘗到改變和創新“甜頭”的裴寶林,在后來的工作過程中始終堅持“創新來自現場、現場決定市場”的準則。曾經有一段時間,裝配班的錠腳清洗機會出現五六次的卡料現象,嚴重影響班組整體工作效率。裴寶林了解情況后,一連三天蹲在現場,分析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大膽進行改進,卡料問題很快得到解決。為滿足品種多樣化需求,他堅持持續改進,成功破解一個又一個難題。
就是憑借這種敢變巧變的勁頭,裴寶林成為一線班組爭相請教的“問題終結者”。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裴寶林共有11項自主改善項目獲得各級嘉獎。
敢于挑戰 攻堅中成就匠人團隊
個人不算,團隊才是真正。2014年,為充分發揮裴寶林直擊現場、終結問題的特長,經緯智能成立了創新工作室,指定裴寶林為工作室負責人。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口罩有段時間曾“一罩難求”,經緯智能承接了集團布置的全自動N95高端立體口罩機研制生產任務。裴寶林和他的團隊被安排挑起PU等非金屬件的制造重任。他們面對的個難題就是金屬件、刀具達不到加工PU等非金屬件要求的鋒利程度。
沒有條件怎么辦?創造條件也要上!裴寶林帶領工作室骨干成員通宵達旦查詢加工方法、自制刀具,協同其他同事集中精銳力量試驗、加工,最終確保1.8萬余件PU等非金屬件優質高效完成。
在“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的今天,在紡機企業智能化極速發展的當下,裴寶林和他的團隊立足現場智能化、自動化項目的升級改造,不負韶華,匠心逐夢,努力在企業創新創效上迎接“下一個春天”。